当前位置:阿力养生网 >女人养生 > "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应如何补

"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应如何补

导读:"" 栏目下【"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应如何补】一文 是由 程新森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078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中医"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养生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夏天不应该进补,因为夏天人体处于相对旺盛,甚至多于旺盛的状态,而进补则会像“火上浇油”般地让身体的热毒爆发。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可见夏天进补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及科学根据的。所谓“三伏”,是指7月下旬,气候渐热属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最高,三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夏天不应该进补,因为夏天人体处于相对旺盛,甚至多于旺盛的状态,而进补则会像“火上浇油”般地让身体的热毒爆发。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可见夏天进补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及科学根据的。

所谓“三伏”,是指7月下旬,气候渐热属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最高,三者统称“三伏”。当三伏天来临,我们的人体则容易汗多、虚弱、精力损耗大,而人体内的营养也相对地流失较快。因此,夏季我们更需要进补,而夏季进补也比较容易吸收。

当然,夏天的进补也是有一定诀窍的,并不能盲目地进补,上文所说的由于进补而导致的热毒爆发的情况就是由于盲目进补导致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补呢?

对症进补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适当合理的“三伏进补”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

以清补为宜

夏季进补不同于冬季进补,不宜用滋腻温热的补药,而是注意以清补中药为佳。夏季进补应以清热化湿、清心补脾为主,宜选择一些益气养阴生津的药物,如西洋参、石斛、麦冬、太子参、百合等,配上一些莲子、薏米、云苓、山药、白术等以益气健脾,增加食欲;立秋过后,又可适当添加一些养阴清润的中药。身体虚弱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中成药进补,气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玉屏风散等;气阴两虚者可选用西洋参蜂王浆、人参银品、生脉饮等。

身体要补,精神更要补

所谓“三伏进补”并非要服用多少营养食物或滋补药品,而是对身体机能进行全面的康复和调理。我国历代养生学家主张,人欲安度炎夏,必须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本人的生活习惯,将神补、药补、食补三者有机配合,灵活运用,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伏进补要重视精神调养。中医认为,夏日主火内应于心,心藏神,主神态。暑气入心,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烦躁不安、焦急好怒,而情绪波动恰是夏 日养生之大忌。所以,在三伏酷暑难熬之际,宜将心情平静下来,防焦戒躁,始终保持“遇事不怒”的气度,正如《摄生消息论》中叙述的那样:“夏季更宜调息净 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总之,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以上是"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应如何补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应如何补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yangsheng/s6784.html
0大家对 "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应如何补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中医」相关内容

「养生」相关内容

「中药」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