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养生网 >养生知识 > 释家对养生有些什么影响?

释家对养生有些什么影响?

导读:"" 栏目下【释家对养生有些什么影响?】一文 是由 涂舒男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2505 个文字, 预计需要7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养生"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养生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释家又称佛家。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晨起询于群臣,太史傅毅答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明帝派中郎将蔡愔、秦景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法。十年(67)遇沙门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白马驮回洛阳,建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的汉译佛经。后汉末期,西域沙门相继来到中国,译事渐盛,法事渐兴。晋时流行日广,朝野信奉者颇多。统治阶级对其加

释家又称佛家。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晨起询于群臣,太史傅毅答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明帝派中郎将蔡愔、秦景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法。十年(67)遇沙门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白马驮回洛阳,建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的汉译佛经。后汉末期,西域沙门相继来到中国,译事渐盛,法事渐兴。晋时流行日广,朝野信奉者颇多。统治阶级对其加以改造、利用,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最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与道家、儒家并称“三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佛法主张“无生”,以有生为空幻,级使延年长寿,最终难免一死,形体总要坏的,因此重视精神的超脱,而不在乎形体的存亡。认为精神可轮回再生,所求唯涅槃清寂。晋代释道安在《道地经序》中说:“其(佛法)为象也,含弘静泊,绵绵若存,寂寥无言。”释慧安则在《明报应论》中指出:“无明(愚昧)为或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而僧肇则传扬“空洞其怀,无知无识,然居动作之域而止无为之境,处有名之内而宅绝言之乡”(《答刘遗民书》)的佛性,提倡超脱现实世界,而归宿于本体世界。僧肇早年受老庄影响,故对体用的动静问题,反对偏执,主张体用如一,非无非有,即静即动,求静于动,虽静而不离动。另外如释道安还注重禅定止观,认为禅修达高深境界时,“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燋不能伤其虑”(《人本欲生经注》),同时还能发生种种神变。释家极重戒律,认为戒是断三恶道的利剑,其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及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坐、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等戒律。在生死观上,释家截然不同于道家,是反对长生久视的,但两家同样都违反了死生的自然规律;在政治上,他们都主张无欲无求。故且不论其目的如何,从养生学角度来看,这些要求和做法,显然有许多是有益于身心的修养的。

南北朝时,由于政治上的长期分裂,南北佛教在发展侧重上有明显不同。南方蚕在理论辨析,北方则重在静坐冥思的禅定修持。隋唐一统后,佛教学风又随之变为理论与禅修并重,其后出现的各宗中,对养生影响较大的是天台宗、禅宗、密宗。

天台宗的最高修养原则是止观学说。开宗祖师为隋代僧智顗。近代气功养生家蒋维乔(号因是子)在《因是子静坐法》中认为气功静坐者在学会调和功夫后,应进一步修习“止观”法。他认为“止”就是把心静止下来,不使思想散乱,让心思渐渐收束。但止而又止,不知不觉要打瞌睡,就须用“观”的方法来防止,即闭目返视自心。显然遥承天台宗之“止观”禅法。蒋氏还提出“六妙法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这也是佛家法门的静坐调息功夫。晋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说:“数息守意(调心调意)有四事:一谓数息,二谓相随,三谓止、观,四谓还、净。”后来则称之为“六妙门”,意为通向涅槃的六种途径(门)。

起于唐,盛行于唐末五代的禅宗,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其在中国势力最大,影响最广。修禅强调具五缘(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得善知识),呵五欲(色、声、香、味、触),弃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调五事(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行五法(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禅宗最初三代皆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聚徒定居于一处。第四代道信开始定住一处,过集体生活。第五代弘忍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实行生活自给,诸如运水搬柴等一切劳作,都是修禅功课。以后南宗的马祖道一更在深山建立寺院,实行农禅生活,其弟子怀海制禅院清规,规定“一日不行,一日不食”,他本人也“作务执劳,必先于众。”更有“普请”(集体作务)法,上下协力劳作。禅宗的山居、劳作和禅观,客观上对养生长年是有益的,颇有影响。

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释道儒三教常互相渗透,从而也影响着养生学。佛教初入中国,信奉者认为与当时盛行之黄老术雷同,也讲清虚无为,神仙变化。道家本不言灵魂,但北魏寇谦之则吸取佛家轮回转世说:“此等之人,尽在地狱,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老君音诵戒经》)南北朝时北魏僧人昙鸾,因突发气疾,而感生命之短促,慕江南陶弘景精研神仙方术之名,南游茅山,寻访陶氏,得授《仙经》十卷。虽在回洛阳时又受菩提流支的教化,授《观无量寿经》,遂弃《仙经》而专修净业,但其所著《服气要诀》、《调气方》、《论气治疗方》等,无疑是受道家影响的有关气功养生一类医书。《续高僧传》说他能调必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天台宗祖师智顗之师思慧,以禅法闻名,躬行实践,常持大戒,衣服只用棉布,寒冬添铺艾叶以御风霜,同时还吸收神仙方士之术,在《誓愿文》中宣称,希望“成为五通神仙”,要求长生,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宣传佛法。其谓:“我今入山修习苦行……为护法故求长寿命。”又说:“愿诸贤圣,佐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愿借外丹力修内丹。”宋天台宗山外派的知圆认为儒释其言虽异,其理相通,主张“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并自号“中庸子”,代表了宋代部分僧人的思想。明末宗风净土法门的云栖亦主张儒佛调和,说:“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明末四大师之一的德清,更主张三教调和,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儒释道三教思想调和的提出虽在宋明,而在养生学方面则早在陶弘景、孙思邈的时代已开三教合一之先声,且繁衍不息。

佛教的另一宗派密宗,又称瑜伽密教,源出印度佛教中之密教,专事行施咒术,在三国时即有咒经之译。天竺沙门耆域来中原也以咒术广为医病。唐代是密教传入的第二期,北宋初是笫三期。第二期时中国正式成立密宗,又称真言宗,传三密之法,即口诵真言(密语),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认为三密同时相应,便可使凡身成佛。密宗实际是一种以口诀、姿式、禅观三结合的修练方式。蒋维乔在练天台宗止观法后又转而练密宗的开顶法、大手印、十八道次第等功夫。密教要籍中所谓无上瑜伽密法等与中国伦理思想颇抵触,因而在翻译时被修改失真,甚至被限制翻译,因此对我国养生的影响尚不广泛。

现在大家知道释家对养生有些什么影响?了吧,具体看上文介绍,另外小编涂舒男在上文还介绍了的相关内容,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用哦!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释家对养生有些什么影响?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yangsheng/s5035.html
0大家对 释家对养生有些什么影响? 的评论

热门经验

「养生」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