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养生网 >养生健康 > 足跟痛中医预防 及健康辩证

足跟痛中医预防 及健康辩证

导读:"" 栏目下【足跟痛中医预防 及健康辩证】一文 是由 赖东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099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足跟痛"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养生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足跟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跖痛型表现为跖骨(位于前足底附近)头下灼痛,有时可放射至足背或小腿,跖骨头的背、跖两面都有压痛,多因足横弓劳损引起。跟底痛型,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跟底部感到疼痛,多为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引起。辩证足跟痛:辨清病因进行有效治疗当发生足跟痛时,首先要辨清属於哪一种的足跟痛,辨清其病因,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真

足跟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跖痛型表现为跖骨(位于前足底附近)头下灼痛,有时可放射至足背或小腿,跖骨头的背、跖两面都有压痛,多因足横弓劳损引起。跟底痛型,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跟底部感到疼痛,多为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引起。

辩证足跟痛:

 辨清病因进行有效治疗

    当发生足跟痛时,首先要辨清属於哪一种的足跟痛,辨清其病因,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真性足跟痛,首先具有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无其它徵象。

    中医的治疗首先是缓解疼痛,应用推拿手法如:叩系足跟部,捏拿跟腱,点按悬锤,太溪,丰隆等穴位,过伸活动踝关节。应用特制的醋膏外敷及应用中药浸泡等。

    二、假性足跟痛是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而跟部酸痛,跟下有弹性的囊样感觉。持续性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

中医的治疗根据四诊的辨证分析,具体分为补益肝肾,活血止痛的调理之外。予以局部的推拿,揉点,摇抖等手法,取穴有足三里,太溪,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应用一些解毒消肿的中药浸泡双足。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拿捏小腿后侧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将健侧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肢小腿肌肉0.5~1分钟。

功效:柔筋缓急,消肿止痛。

3.按揉承山穴

将拇指指腹按在承山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柔筋缓急,通络止痛。

4.捏揉跟骨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患侧手固定患肢踝部,健侧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捏揉跟骨0.5~1分钟。

功效:益肾壮骨,散淤止痛。

5.合按昆仑穴、太溪穴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拇指指端和中指指端分别按在太溪穴和昆仑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补肾益精,疏经通络。

6.摇踝关节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患侧手固定患肢踝部,健侧手握住患足前掌,适当用力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摇动踝部0.5~1分钟。

功效:柔筋解痉,滑利关节。

7.捶击痛点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软橡皮锤或手半握拳由轻渐重、由重渐轻地敲击患侧足跟最痛点5~10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疏经通络,活血止痛。

以上手法可在晚上看电视时进行,它对一般的足跟痛有较好疗效,如配合中药内服、熏洗则疗效更佳。不过,如果是因畸形而引起的足跟痛,当手术矫形。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委中穴(膝关节背面月国窝正中点)下8寸,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的中点。

昆仑穴:位于外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与昆仑穴相对。

以上是足跟痛中医预防 及健康辩证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足跟痛中医预防 及健康辩证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yangsheng/s10667.html
0大家对 足跟痛中医预防 及健康辩证 的评论

热门经验

「足跟痛」相关内容

「中医」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养生」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