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养生网 >养生知识 > 精神心理说

精神心理说

导读:"" 栏目下【精神心理说】一文 是由 沈汝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3188 个文字, 预计需要8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心理健康"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养生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精神心理说,其实质就是注重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抵御衰老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定义应该包括心身两个方面,不仅指躯体没有疾病,而且精神情绪也应该是正常的。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发展。精神或心理的卫生,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法律、经济、宗

精神心理说,其实质就是注重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抵御衰老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定义应该包括心身两个方面,不仅指躯体没有疾病,而且精神情绪也应该是正常的。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发展。精神或心理的卫生,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法律、经济、宗教、家庭、职业、民族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精神卫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指精神障碍的防治,如各种神经症、老年痴呆症等。广义的精神卫生则指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健康生活,战胜不良刺激,改造并适应环境,提高精神的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卫生。

长寿者一个带普遍性的特点就是乐观。乐观的情绪能保持健康的大脑,反之,健康的大脑也会使人乐观。人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及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神经系统起着决定作用,而中枢神经系统又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主导。人类的脑细胞大约有140亿个,从出生至18岁左右,这个数字就已经恒定,在以后的有生之年,大约从30岁开始,脑细胞只会因损伤而减少,却不会再增加了。大约到60岁左右,即会因脑细胞减少而影响智力和内环境的平衡。脑细胞的损伤可加速机体衰老的到来,其表现之一是大脑功能的减退,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症,因此,有人认为人的衰老主要表现在大脑的衰老,因而提出了“大脑衰退说”。

20世纪初叶,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了神经论,强调大脑皮质对躯体的影响。心理性影响对每个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生物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据霍尔曼斯等人的研究,一个人生活上的任何变化,诸如住房、婚姻、职务升降,以及生活中各种有害的心理因素如丧亡、离别、家庭纠纷、工作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等,都会引起一系列情绪的变化,可以诱发数十种所谓心身障碍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支气管哮喘、胃肠疾病、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等。精神因素即使尚未引发上述疾病,其对心身的健康、衰老的到来和寿命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1.胎儿期孕妇的精神卫生

母体在怀孕后三个月内,可受精神压力影响而波及胎儿。其途径是通过母体应激情绪→母体植物神经系统→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等神经介质的释放而影响胎儿发育。母体持久的情绪紧张和激动,可使胎动增加,发生早产,出生后婴儿躁动少眠,易于哭闹,拒食消瘦。孕期精神卫生除注意母体情绪安定以外,合理的营养、避免射线、防止风疹等对胎儿大脑的发育均为重要。

2.婴幼儿和学龄前期的精神卫生(0~6岁)

从精神卫生角度看,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称为“自闭期”,此时应尽可能满足本能欲望,如喂食、换尿布、防止外界不良刺激等。如与母亲接触过少,本能欲望常得不到满足,即不易脱离自闭期。3个月以后称为“共生期”,对母亲的依赖性仍很强,但若过于溺爱,则反而影响婴幼儿的精神发育,而停留在共生期状态。3岁左右称为“反抗期”,又称“心理断奶期”,对大人过分的关心和保护会产生反感。3岁以后称为“社会期”,应让小儿多接触社会,否则便会产生怕见陌生人,怕到陌生环境,不善应答,长大后神经类型趋向于弱型,不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易得神经官能症等。

3.少儿期的精神卫生(7~13岁)

此期的精神卫生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和拒校(逃学)等问题。鉴于儿童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意味着走出家庭并步入半个社会,除了学习任务以外,还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都可能成为心理负担。如不注意精神卫生,学习过于紧张,缺乏正确的思想和生活指导,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逃学以及各种异常行为,甚至罹患儿童神经官能症。

4.青年期的精神卫生(14~24岁)

该期处于生理发育阶段,出现第二性征,除了学习任务更为繁重外,人际关系也更为复杂,应注意处理好朋友、家庭和异性之间的关系,加强精神训练和个性修养,培养自我评估的能力,养成用理性指导自己行动的习惯,即行为的自制能力。注意意志的锻炼、对挫折的耐受性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和娱乐,特别要多参加集体活动。

5.成年期的精神卫生(25~50岁)

除外青壮年和老年前期,成年期的心理卫生主要指中年心理卫生。

人到中年,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最大,有职业(工作)、婚姻(夫妻关系)和社交(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中年的心理卫生十分重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应尽量保持乐观,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从事业的成功中得到快慰,但不少中年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并非都很顺利,可能是处处碰壁,事事违愿,因此,容易产生急躁或颓丧情绪。在家庭婚姻问题上,应保持和谐的夫妻、婆媳、公媳和亲子关系,做到互尊互重,互助互爱,特别是小辈要尊重和关心长辈,使家庭幸福美满,这才能有利于养生。但不少中年人在这一方面并不理想,使中年人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形成创伤,加上社会竞争和经济的压力,终至得病,成为中年早逝的根源,对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损失。

中年后期,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对事物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强,常表现为老练稳重,但也易于固执偏见,主观性强和急于求成,生理上出现早期衰老现象,比如工作能力(精神和体力)下降,常常力不从心,易于激动烦躁,近事记忆力减退,或多愁善感,多疑抑郁。对此,亟宜注意自我修养,待人处事保持乐观豁达,潇洒幽默,胸襟开阔,知足常乐。重视中年的精神卫生,对抗老延年至关重要。

6.更年期的精神卫生(45~55岁)

本年龄期属中年后期、老年前期。其心理特点受内分泌影响较大。更年期对女性影响尤为明显,因丧失青春和性的满足而发生情绪变化,在对待自己的事业、生活和夫妻关系上易产生自我中心或自卑感,有妒嫉猜疑倾向,易被激怒,易受暗示,心境易于变坏。故更年期应保持家庭的和睦,保持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稳定和谐,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花一定时间在文娱体育活动上,以减少衰老降临的意念,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要充分自我肯定,但又要有自知之明,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乐观地瞻望目己的将来,这样才能使生活丰富充实,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把生活中的不满情绪降到最低程度。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抵御更年期有害心理因素的袭击。

7.老年期的精神卫生( 55~60岁以上)

老年期由于脑细胞的减少,招致脑的婪缩。脑动脉的硬化和弹性减退,伴随着脑循环的障碍,这两者导致其精神特征是记忆和思维力的减退,感情和植物神经功能的不稳定。此外,由于视觉、听觉和感觉辨别力以及肌力和运动功能的障碍,加上多种疾病的影响,也给老人带来心理上的创伤。退休以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心理上产生孤独、颓丧和寂寞无聊的感觉,加上经济和家庭等社会问题,形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自我防卫态度强,顽固主观,习惯于按自己的观点看问题,因循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协调他人的意见,猜疑,自我本位,企图通过这种顽固性来获得自我安定等。

老年期的异常行为除了出现记忆减退外,老年鲁钝者约占10%,一般均有高级感情迟钝,原始情绪冲动等异常性格,诸如疑病,嫉妒,顽固,易怒,易曲解人意,自我孤独等,这是由于智能下降,某些性格因控制能力差而突出,严重的可发生违法行为。精神障碍包括反应性抑郁、老年性痴呆、神经症、谵妄等老年精神病症。

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首先要解决生活上的挫折,提高老年人生活的意义,包括增进老年人健康水平,防治疾病,使老人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等。此外,提高老年人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是防老的最好办法,如设立老人学校、老人之家,使老年人人老心不老,以提高其人生之意义。

对老年人精神卫生的心理处理,主要是开展精神卫生咨询工作,进行心理疏导,使老年人合理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不能满足者用心理代偿机制进行处理。

总之,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主要是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处理好家庭和社会关系;积极对待工作和加强社会联系;保持生活规律,参与文娱体育活动;参加有益的劳动,培养某种兴趣和爱好等。

以上是精神心理说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精神心理说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yangsheng/s5010.html
0大家对 精神心理说 的评论

热门经验

「心理健康」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