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养生网 >家居养生 > 古人对环境卫生有哪些认识和措施?

古人对环境卫生有哪些认识和措施?

导读:"" 栏目下【古人对环境卫生有哪些认识和措施?】一文 是由 萧连帅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2736 个文字, 预计需要7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养生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既济》)虽然讲的并不是预防疾病之术,但其影响所及,则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防病于未然的学术观念,并渗透和融贯于临床治疗、养生学的理法之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经典性阐述,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环境卫生,在预防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具有使人类的居处整洁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既济》)虽然讲的并不是预防疾病之术,但其影响所及,则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防病于未然的学术观念,并渗透和融贯于临床治疗、养生学的理法之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经典性阐述,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环境卫生,在预防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具有使人类的居处整洁清静,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美的作用,从而令人赏心悦目而产生心理上的美感,更能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清除污染、切断疾病的传染环节而达到除害灭病、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据史籍记载;早在上古时代我国就设有专职官员来管理山林川泽及公共环境卫生。《尚书》、《周礼》载均有管理和保护山林川泽自然环境的官职和法令;《周礼》更有“蜡氏”职掌掩埋疫死之尸、“萍氏”职掌水域卫生及渔政酒类专卖、“庶氏”和“翦氏”职掌消灭各种害虫等专职分工,并载有莽草烟熏、开沟通渠等消毒辟虫排污方法,反映了先秦时期环境卫生的概况和所达到的水准。

从广义上来讲,环境卫生包括了诸如城池管理、植树美化环境等方面的工作,然而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最为重要的是保护水源、清除污水废物、除害辟瘟等。

水是日用之物,养生之本,不可须臾或缺者。水质的好坏、水源的整治、污水的排放,对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对此亦早有认识,并有许多积极的措施和法令规定。

《吕氏春秋·尽数》指出: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肿)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

现代研究表明,某些疾病的发病与水土中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多少有关,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瘿)与病区水土中缺碘以及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有关;大骨节病(以关节增粗疼痛畸形、步态跛行或鸭步、身材矮小为特征)则与患区水中钙少,铅、钡、锶的增多相关。《吕氏春秋》所论是我国最早认识到水质与疾病的关系,后世根据水土情况择地而居的习俗即源乎此。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篇中,即认为医者“不习水土,都不知病之所由”,诸如“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等,亦是由此而发。

我国古代对水源的整治是很讲究的,水井的凿治修整即充分反映了古人的饮水卫生习俗。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后岗二期文化(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的遗址中,都发现了水井;也有专家根据尖底瓶的发现,把凿井的时间推前到仰韶文化前期(约公元前5000年)。早期的水井都是穿地而凿的土井,直至商周时期,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了井甃、井裙、井盖、井亭等水源卫生防护设施。如《周易·井卦》所谓“井甃无咎”,甃就是指井壁,起到使井水洁而不泥的防护作用。在河北藁城的商代水井遗址,可以看到用木棍修造的井甃;至春秋战国时期,始有陶制的井甃。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周礼·夏官司马》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的记载,提供了古代军旅饮水卫生的史实。战国至秦汉时期,从史籍中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定期疏浚水井的记载,有的还是由官方作为法规颁布的。

城池是人群聚居之地,若没有严格的都市卫生管理法令,污水粪便横溢,垃圾杂物遍地,往往会引起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至迟在殷商时期,已有了违反城市卫生管理法的处罚治罪令。如《韩非子·内储说》有“殷之法,刑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记载;商鞅变法,对在街道上乱扔垃圾者也课以重刑,这对于保证城市环境卫生整洁有重要的意义。对乱扔者固然需处以重刑惩治,专职的清扫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陕西宝鸡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铸有洒扫者的图形,可见当时已有城市清洁工了。汉灵帝三年(186)毕岚发明洒水工具,《后汉书·张让传》谓毕岚“又作翻车渴鸟,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下水道是城市排污的主要设施。在先秦城市、宫殿的遗址发掘工作中,发现有专用的地下排水管道,这也足证《周礼·考工记》“宫中之窦,其崇三尺”,以及《天官冢宰》所谓“宫人掌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的记载是可信的。当然最初的下水道主要是为了解决帝王宫殿的排污,据《三辅黄图》载:“未央宫有石渠阁,萧何所造,其下礲石以道,若今御沟”。城市的排污系统,主要还是靠明沟渠道。《吕氏春秋·季春纪》谓天子“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为雨季之将临,疏浚沟渠和下水道而由政府官员出巡组织进行,可见古人对“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病”(《秘奥造宅经》)是极为重视的。

粪便的处理,对大城市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为此,古代城市建有公共厕所。公厕起于何时,尚无从考证,有谓《周礼·天官冢宰》宫人“为其井匽”者,即是宫中的厕所。汉末刘熙《释名》说:

厕,杂也,言杂厕在上非一也,故曰溷,言溷浊,或曰圊,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清洁也。

对厕所的特点、作用表述得很清晰明白,由此看来城市的公厕汉代已具规模,《梦粱录》载“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有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收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显然宋代城市的粪便倾倒已有专职分工,分区管理。“倒马桶”的习俗沿袭至今,却也渊源有自。

古代医疗水平尚难应付瘟疫的流行,因此除害防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周礼》记述了上古之民的“变火”以救时疾的方法:“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据孙诒让正义谓:“时气太盛,则人感而为疾,故以异木为燧,而变国中公私炊爨之火,以调救之。”所谓四时之火,春取榆柳、夏取枣杏、季夏取桑柘、秋取柞楢、冬取槐檀为火。著名中国医史家陈邦贤认为变火可以御寒,可以消毒。这一方法防疫的作用究竟如何尚有待研究,而《周礼·秋官司寇》用莽草、嘉草烟熏杀虫清毒的方法却科学得多了。嗣后,古人还用药物辟瘟消毒,除害灭病。《山海经》已有防疫药四种,《千金要方》载有“辟温气杀鬼烧药方”、“太一流金散方”等多首辟瘟方剂。主要药物如雄黄、雌黄、丹砂、矾石、鬼箭羽、芜荑等均有杀虫除恶作用,既可随身佩带,亦可薰烧,进行空气消毒,以辟瘟邪。《肘后方》载有焚艾消毒法;《月令广义》说:“五月五日,用朱砂酒避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风至今犹存,端午节饮雄黄酒,置菖蒲艾叶于户中,焚苍术白芷于居室。《本草正义》认为苍术“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据报导,苍术烟薰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腮腺炎病毒及黄曲霉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艾叶烟薰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对流感、腮腺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表明前人对空气的清洁消毒已有相当认识,并找到了比较有效的办法,推而广之,成为习俗,其卫生保健意义就更大了。

现在大家知道古人对环境卫生有哪些认识和措施?了吧,具体看上文介绍,另外小编萧连帅在上文还介绍了的相关内容,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用哦!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古人对环境卫生有哪些认识和措施?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yangsheng/s6812.html
0大家对 古人对环境卫生有哪些认识和措施? 的评论

热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