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特色中医 > 中医常识 > 中医里体表部位的名词解释

中医里体表部位的名词解释

导读:"" 栏目下【中医里体表部位的名词解释】一文 是由 张晶卿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2768 个文字, 预计需要7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体表部位"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前额处为前发际,项部为后发际。额之两侧近发际处称额角,简称角。一说指眉目之间;一说指面部前中央。两眉之间微上方称阙上;两眉之间称阙中,现称眉间;阙之下曰下极。亦有将鼻尖称明堂的。鼻之下端两孔称鼻孔;鼻之两旁称面旁;鼻尖之两旁、鼻孑L之上称方上,现称鼻翼。

 一、头颈部名称


首:又称头,指颈项以上的部位。


颠:同巅,又称顶巅,俗称头顶,为头中央之最高处。


囟:顶颠前为囟,婴儿脑骨未合谓囟门,已合称囟骨。


发际:头发之边缘。前额处为前发际,项部为后发际。


王宫:指鼻梁部位。


兑发:指鬓发尖狭部位。


额:又称额颅,又名嗓,指发下眉上之处,俗称前额。额之两侧近发际处称额角,简称角。


颜:额之中部,又称天庭、庭。一说指眉目之间;一说指面部前中央。


阙:两眉之间,一名印堂,俗称眉心。两眉之间微上方称阙上;两眉之间称阙中,现称眉间;阙之下曰下极。


明堂:即鼻。亦有将鼻尖称明堂的。又称鼻尖为鼻准、年寿,俗称鼻头。鼻之下端两孔称鼻孔;鼻之两旁称面旁;鼻尖之两旁、鼻孑L之上称方上,现称鼻翼。


颤(色扼):两目间,鼻之凹陷处,俗称鼻梁、山根,现称鼻根。颤之下、鼻准之上称王宫,又称明堂骨,俗称鼻柱。一说鼻柱即鼻中骨。鼻柱现称鼻骨。安即阙中之下方。下极在安之下。


水沟:鼻下唇上中央之凹陷,亦称人中。


承浆:唇下颏上中央凹陷处。


吻:一说口之四周皆称吻,即唇。现多以两口角称吻。


眉棱骨:两眉棱起之弓形骨,现称眉弓。


眉本:眉毛内侧近阙之处,俗称眉头。


目胞:一名目窠,一名裹,俗称眼胞,现称眼睑。上面称上眼胞(上眼睑),下面称下眼胞(下眼睑)。


目纲:纲或作网,即眼胞(眼睑)之边缘生毛处,又称眼弦,现称睑缘。上面叫上弦(上睑缘),下面叫下弦(下睑缘),其毛称睫毛。


目内眦:内眼角,又称大角。


目外眦:外眼角,又称锐眦、小眦。


顷(dlu6拙):目眶骨(现称眶下缘)之下部;


颧:亦称顺,亦称面九骨,眼眶外下侧之高骨,现称颧骨。


关:耳前核起之骨。


砍: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俗称腮。


颐:口角后,腮之前。


颏:承浆之下,颊骨之前部,又称地阁,俗称下巴壳,现称下颌骨体。


颔: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空软处,下颌底与甲状软骨之间。


颈:肩上头下之前方为颈,即舌骨到胸骨体上缘的部位。


结喉:颈间喉外隆起之骨,女子不甚明显,现称甲状软骨。


颞颥:在眉棱骨(眉弓)外侧,耳前动处,俗称太阳。现称翼点。


曲隅:额角下两旁,耳上发际之处,又名曲角、曲周,俗称鬓角。


蔽:耳前小珠,俗称耳门,现称耳屏。


颌:耳下骨,又称辅车,即下颌骨支。


颊:面两旁称颊,开下骨称颊车,又名牙车或下牙床,因其曲向前,故又称曲颜或曲牙。


耳郭:俗称耳朵或耳轮。


枕骨:后头中央隆起之骨,俗称后山骨,现称枕骨结节。


玉枕骨:即枕骨两旁高起之骨,现称枕骨之上项线。


完骨:耳后之高骨,又称寿台骨,现称乳突。


二、躯干部名称


柱骨:大椎上接脑下之椎骨,即颈椎。


项:肩上头下之后方,即从枕骨至大椎穴之间。


缺盆:在颈之下、巨骨之上凹陷处如盆。现称锁骨上窝。胸:缺盆下,腹之上。


骷骨:胸骨之端之骨也。


膺:胸前两旁肌肉隆起之处,即胸大肌处。


膻中:两乳之间。


髑肟:或写作髑肝,胸骨下端蔽心之骨。又称鸠尾、蔽骨。一说即缺盆


下骨。现称胸骨剑突。


腹:胸以下、脐之上下左右都称腹,俗名肚子。又脐以上称上腹,脐以下称少腹或小腹。又说脐下称小腹,脐下两旁为少腹。又说脐以下称小腹。


丹田:脐下正中之处。


横骨:两股之间横起之骨,即耻骨联合与耻骨上枝一部分的上缘。


曲骨:即横骨屈曲之处,现称耻骨联合,其下称耻骨弓。


毛际:阴毛丛生之处。


篡:前后二阴之间,即会阴。


巨骨:肩端横于膺上之大骨,又称缺盆骨,现称锁骨。


髃骨:亦写作脶骨,亦有写成颐骨的。又称肩端骨,为肩胛之上部(肩胛冈)与巨骨之结合处,俗名肩头,即肩胛冈之肩峰突。


秒:腋下无肋骨之空软处,即腹部九分法之腰部。


肩:颈项之下,左右两侧都称肩,是上肢和躯干的连属处。


腋:在肩下胁上之陷窝。俗称胳肢窝。


胁:腋下到肋骨尽处统称为胁。肋骨即胸胁部的小横骨。


胠:腋下胁上,是胁肋的总称。


季胁:胁之下缘,胁下软肋的部分。


楗:髀骨上,横骨下,股外之中,侧立摇动筋动应手处。


楗骨指髂骨,一说指股骨,一说指坐骨。


肩胛:肩下成片之骨,现称肩胛骨。


肩解:肩端之骨节解处,现称肩关节。


两叉骨:肩胛与肩端相连,即肩锁关节处。


曲甲:肩胛骨上三分之一弯曲突出之处,现称肩胛冈。


背:躯干之后部统称为背。


腰:躯干两旁及背部之空软处,在肋骨与楗骨之间统称为腰。


膂:脊旁劲起之肉,脊柱两侧之肌群。腰以下称胂。


膂骨指脊骨(一说指脊柱之统称,一说指第一胸椎棘突)。


骶:脊骨之最末一节,又称尾骶、尾闾、尻骨、穷骨,现称尾骨。又说指骶骨。


臀:腰以下两股之上,尻旁大肉,即臀大肌的部位。


三、四肢部名称


膊:上肢上节外侧,现称上臂外侧面。


臑:上肢上臂。孺骨即肱骨,,


肘:膊臑与臂相联之关节,即肘关节。


臂:肘以下,腕以上,亦称小臂,现称前臂。一说肩至腕通称臂。


腕:臂与手相联之关节。


辅骨:膝两侧之骨,其内名内辅,其外名外辅。外辅骨还指腓骨。


行(杭)骨:亦作行,又叫足胫、干,即胫骨。一说指胫骨之下端。


膝解:膝骨分解处。


腕:胫下尽处之曲节,一名脘,现称踝关节。


踝:足上胫下隆起之骨,内侧为内踝,为胫骨之下端,外侧为外踝,是腓骨之下端。


踹(专):又称腓肠,俗称小腿肚。


然骨:内踝下前隆起之大骨,现称舟骨。


覆(核)骨:足大趾内后侧半圆骨,又名核骨。


三毛: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


聚毛:三毛后为聚毛,又称丛毛。


胭:膝后曲处,俗称膝弯。


膝:大腿与小腿之交接关节处,其关节称膝解,又名骸(孩)关,现称膝关节。


膑:膝前的圆形骨,亦称膝盖骨、连骸骨、骸胫骨。现称髌骨。


跗:足背,又称趺或足趺。


绝骨:外踝上之骨(腓骨)的突然凹陷处。

以上是中医里体表部位的名词解释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中医里体表部位的名词解释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88.html
0大家对 中医里体表部位的名词解释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体表部位」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