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特色中医 > 针灸穴位 > 崩漏的针灸治疗

崩漏的针灸治疗

导读:"" 栏目下【崩漏的针灸治疗】一文 是由 邬淮琼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2389 个文字, 预计需要6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崩漏"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发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故多崩漏并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属本病范畴。[病因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发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故多崩漏并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崩漏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失于固摄所致。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节,损伤肺脾。肺脾气虚,中气下陷则统摄无权;或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脾气虚,则不能统摄血液,冲任失于固摄,故导致崩漏。肾为封藏之本,主藏精气,若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或因更年期肾气渐虚;或因房劳多产,导致肾虚,损伤冲任,精血不守而致崩漏。素体阳气亢盛,肝火易动;或过食辛辣助阳生热之品;或感受热邪,热伤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故成崩漏。正如《傅青主女科》说:“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情志抑郁肝失疏泄,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停滞冲任,阻滞经脉,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而形成崩漏。

[辨证论治]

虚 证

◇气不摄血

主症:骤然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血色淡红,精神疲倦,面色白,气短懒言,纳呆便溏,或有畏寒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故突然下血甚多,或经水淋漓不断。中气内伤则精神疲倦,气短懒言。气虚血少则见面色白,经色淡红,舌质淡。中气虚弱,运化无力则见纳呆便溏,气虚卫外不固,则见畏寒自汗。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气虚之象。

治则:益气摄血。

处方:取任脉、足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并可加灸。穴取隐白、气海、血海、足三里、脾俞。

方义:本方旨在益气摄血,使冲任得固,以止崩漏。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之井穴,为足太阴所根出之处,针或灸之,可益气摄血固崩。气海穴为“任脉之所发”,“主治一切气疾”,用之以益气止血。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穴,能治疗诸血症,针刺或灸之,对崩漏有卓效。脾俞配以足三里,益气血生化之源,调补中气,使统摄有权,崩漏可止。

随证选穴:大便溏泄者加天枢;下血甚多者加百会。

◇肾气虚弱

主症:血崩下血,或淋漓不尽,经色淡红,质稀,畏寒肢冷,精神疲惫,小腹冷痛,喜热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肾阳虚;若经色鲜红,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手足心烦热,失眠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者为肾阴虚。

分析:肾为封藏之脏,肾虚不能封藏,故血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若肾阳虚弱,不能温运,则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腹冷痛而喜热喜按。肾阳虚,气化无力则小便清长,不能温煦脾阳,则运化失职,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多为肾阳虚弱之象。若崩漏日久,阴血亏虚则生内热,故见血色鲜红。阴虚阳亢,髓海空虚,则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阴亏损则腰膝酸软,内热炽盛则手足心烦热,阴虚不能潜镇阳气,故见盗汗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者,均为肾阴亏虚之象。

治则:肾阳虚者,温补肾阳,摄血固崩。肾阴虚者,滋阴清热,止血固崩。

处方:取任脉经、足少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肾阳虚者,可配合灸法。穴取气海、血海、肾俞、然谷、太溪。

方义:气海为“任脉经之所发”、“主治一切气疾”,配以肾俞以补益肾气,摄纳固崩。血海能治疗诸血症,配以足少阴肾经荥穴然谷和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以补益肾气,止血固崩。随证选穴:腰膝酸痛者加命门、腰阳关;失眠者加内关、神门;盗汗者加阴郄、复溜。

实 证

◇血热内扰

主症:经血非时忽然大下,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或夹有小血块,口渴烦躁,头晕,小便黄赤,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大而数。

分析:热盛于内,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或夹有小血块,热盛津伤则口渴,大便秘结或小便黄赤。热扰心神则烦躁。热邪上扰则头晕。舌质红,苔黄,脉大而数均为血热之征。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固崩。

处方:取任脉、足太阴、足厥阴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中极、隐白、三阴交、血海、大敦。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肝经井穴,可泻热止崩。中极清下焦血热,调理冲任。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井穴,是治疗崩漏的常用穴位。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配以血海清热凉血。诸穴相配,寓有局部和远端取穴之意,既清热凉血,又能调理冲任,以制约经血妄行,血归于经,则崩漏可愈。

随证选穴:发热者加大椎、曲池;心中烦热者加内关。

◇瘀滞胞宫

主症:漏下淋漓不止,或突然下血甚多,色紫黑而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减,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

分析: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以致经血淋漓不尽,或突然下血甚多。离经之血停蓄胞宫而成败血,阻滞胞宫,气机不利则小腹疼痛而拒按,且时下紫黑血块,瘀块排出后,气机稍利,则痛减轻。舌质紫黯有瘀斑,脉沉涩为血瘀之象。

治则:活血行瘀,调经固冲。

处方:取任脉、足太阴、足厥阴肝经腧穴为主。穴取太冲、血海、三阴交、中极。

方义:太冲为肝经之原穴,能泻肝解郁,理气行血。血海配三阴交能理气活血,祛瘀调经。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为局部取穴,有理气行血,调经固冲的作用。瘀血得祛,血有所归,崩漏自止。

随证选穴:腹痛拒按者加足三里、关元。

[其他疗法]

1. 耳针: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肾、神门。平补平泻。每次选用2~4穴,每日1次,留针30分钟,也可用耳穴埋针法治疗。

2. 皮肤针: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俞、八髎、华佗夹脊穴(胸1~骶4)、百会、足三里、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轮流选用上穴,中等强度叩刺,每日一次。

3. 水针:关元、三阴交、中极、血海。用5%当归或维生素B12注射液100微克,每穴注入0.5毫升,一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本方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崩漏。

4. 头针:选用生殖区左右两侧同时捻针3~5分钟,间歇3~5分钟左右,再捻转第2遍,共捻转3遍。

[按语]

针灸对于崩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出血量多,病势较急者,应采取综合疗法。并应做妇科检查明确诊断。

以上是崩漏的针灸治疗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崩漏的针灸治疗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7560.html
0大家对 崩漏的针灸治疗 的评论

热门经验

「崩漏」相关内容

「中极」相关内容

「三阴交」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