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人体经络 > 经络治病 > 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导读:"" 栏目下【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一文 是由 孙匀裕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2263 个文字, 预计需要6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中医"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一个显著的特色。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和传变规律;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由于体质、气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而形成不同的“证”。无论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其着眼点全在于证的异同。

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异病 同治”则恰恰相反,即不同的疾病可以应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同病异治和异 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一个显著的特色。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异性的病理 改变和传变规律;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由于体质、气侯、地理环境 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而形成不同的“证”。

3、中医认为 病是一个纵向的病理过程,而证则是其发展过程的横断面;病变的不同阶 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证,而证则集中反映了病变阶段中邪正相争所处的势 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证同则治疗方法也同,证异则治疗方法亦异。无论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其着眼点全在于证的异同。


以“同病异治”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决定了同一种疾病是否需要 “异治”:


一、病因不同:

治法各异 同为感冒,由于感受的病因不同,其治法则 异。如感受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法;感受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肌法;感受 暑湿者,治以祛暑解表化湿法。


二、病位不同:

治法各异 同一疾病,由于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各异, 治法也有所不同。如痰饮病,饮邪入胃,留积于肠胃,证见脘腹胀满而痛, 叩之振振有声,则当治以攻下逐饮之法;若水饮因风寒外束溢于四肢,证见 四肢沉重微肿,关节疼痛者,治以发汗解表化饮法;若饮停心下,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而见头晕目眩,泛恶欲吐,胸胁支满者,当治以温中化饮法等等。


三、病程不同:

治法各异 所谓病程,包括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 时间的长短。如在外感温病有卫、气、营、血的病变阶段,治法亦随之而有 透表、清气、清营、凉血的不同。又如对痢疾来说,初起可有湿热、寒湿、疫 毒等证,治疗多从清热导滞、温化寒湿、清热解毒等法入手;久痢不愈,转为 慢性痢疾,则多以健脾为主,分别佐以导滞化积、温中散寒、补肾涩固、坚阴 泄热等法。


四、体质不同:

1、治法各异 病虽相同,由于禀赋体质有别,治法也因此 布所不同。即以感冒为例,体质强壮者略服辛温、辛凉解表的药物即可缓 解,虚弱者则须扶正解表方能奏效。同是虚人外感,气虚体质者当治以益气 解表法;血虚体质者又宜养血解表法;阳虚体质者应助阳以解表;阴虚体质 者则宜于滋阴解表法。

2、体内有痰湿者,又须佐以化痰祛湿;兼有伤食者,则 佐以消导去积;气郁者佐以理气,衄血者又须和血等等。体质不同,“证”多 有异,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证”往往随体质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如在伤寒 病中,阳气偏盛者多为三阳经病,既使寒邪直中三阴,亦多从热化;阴气偏 盛者,病多直入三阴,证从寒化。因此,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从某种意义上 说同体质的关系最为密切。


五、时令不同:

1、治法亦异 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的气候嬗 变对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及其作用特点都直接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在《内 经》的七篇大论里,即以“运气学说”专门探讨了这些在现代属于时间生物 学范畴的问题。

2、金元医家李东垣特别提倡“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冬宜固 密”的治疗大法,并据以制定了有关治疗方药。临床治疗哮喘患者,在冬季 多因寒凉而诱发,用辛温解表、降逆平喘之法即可获效;开春以后,时令转 暖,再用辛温法有时就难以建功,改用辛凉甘寒清肺之法,病情又能缓解, 即是佐证。


六、此外,还有地理环境、习俗、年龄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均可使同样的疾 病而有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同病异治”实质上就是中医辨证论治 理论在临床治疗上的具体体现。


1、明白了同病异治的道理,异病同治也就不难理解了。异病同治的基础 必定是有相同的“证”或病机。比如伤寒病中的“阳明腑实”和温病热在气 分的“胃肠实热”,尽管病因有寒、热之分,但是都表现为“胃家实”的病机, 因此均可采用泻下实热的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治疗。

2、又如胃 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慢性痢疾等病,如果辨证都属“中气不足”或 “气虚下陷”者,也皆可同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中医在数千年的治疗 实践中,锤炼出许多配伍精良、确有疗效的经方名方,而这些方剂经历代医 家的潜心研究又不断地拓展了其应用的范围,从而形成了所谓“一方治多 病”的特点,这也是异病同治的深化和发展。

3、如脱胎于张仲景金匮肾气丸的 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是滋补肾阴的基本方, 最早记载于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小儿肾虚发育迟缓证。

4、近年 来该方广泛应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前列腺炎、功能性低热、冠心病、 神经官能症、周期性震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红斑狼疮、胃溃疡、高血压 病、肿瘤、皮肌炎、口腔溃疡以及妇科、眼科等疾病。至于在六味地黄丸基础 上衍化出来的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参芪地黄汤、麦味地黄汤等方,在各科病证中更有广泛的应用和独到的疗效。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由此可见,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归根结底还是“同证同治”。因此,只有熟练地掌握辨证论治的精神和方法,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同病异治和异病 同治的内涵,并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一原则去治疗各种疾病。

现在大家知道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了吧,具体看上文介绍,另外小编孙匀裕在上文还介绍了的相关内容,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用哦!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3557.html
0大家对 中医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中医」相关内容

「养生」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中药」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