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药 > 中药词典 > 动物类 > 鹿茸

鹿茸

导读:"" 栏目下【鹿茸】一文 是由 樊皋毕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3267 个文字, 预计需要9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鹿茸"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鹿茸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掛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原动物] 1.梅花鹿 别名: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

鹿茸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掛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原动物]
1.梅花鹿 别名: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陆栖兽类。是一种中型的鹿。雄鹿有角,每角具四叉,雌鹿无角。鼻端裸露部分不超过鼻孔间宽,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直立,颈细长,颈部和胸部下方有长毛。尾短,臀部有一块显明的白斑。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裸关节下有褐色腺体,是为蹠腺。主蹄狭尖,侧蹄小。雄鹿第二年开始生角,不分叉,以后每年早春脱换新角,增生一叉,至生四叉。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成一钝角,第二枝不明显,主干在其末端再分两小枝。冬毛厚密,呈棕灰色或棕黄色,四季均有白色斑点,夏季白斑更明显。四肢毛色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纵纹。头顶与颈部呈棕灰色,有白色斑点,斑点排列成行,沿背脊分成二列,体侧斑点自然散布,不成行列。尾背棕黄色,或发黑。鼻端裸露部分深棕色,鼻面及颊部毛沙黄色,嘴角、颏、眼四周有淡黄色毛。耳内毛白色,腹面毛白色。臀部的白色块斑有深棕色的边缘。鼠蹊部白色。夏毛薄,无绒毛,全身红棕色。

栖息于针叶及阔叶的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冬季在山地的南坡、低洼地和雪复盖较少地方,春秋季则在平旷少树的地方,夏季常到较密的树林内,晨昏则在开旷田野、潮湿的地方,有时迁移到高山草原。

行动轻快迅速,听觉与嗅觉发达,视觉稍弱。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蕈等为食,春夏季喜食盐。人工饲养可用豆饼、面麸皮、高粱渣、玉米渣、豆类、豆皮和大麦渣、白薯秧、青草、花生秧、骨粉、盐为饲料。

分布甚广,东北、华东、华西等地山区均有。

2.马鹿
Cervus elaphus L.--鹿科Cervidae
陆栖兽类。为大型鹿的一种。体形较大,体重200公斤,身长2米余,背脊平直。鼻端裸露。有眶下腺,腺孔呈裂缝状。耳大而直立,成圆锥形。颈长,颈下被毛较长。尾短,具有软的尾毛。四肢细长,蹄大,成卵圆形,二侧蹄较长。雌兽无角,雄兽有角,其尖略向内弯成'U'字形。第一、二叉在眼睛上边,很发达,特称眉叉,其尖向上。角干相当长,角基隆起一圈,表面有粗糙的嵴突。毛色均匀,冬毛厚密,棕灰色,嘴和下颌毛色棕黑,两颊较浅,眼上有稀疏的刚毛,额上棕色,耳廓背黄褐色,内侧白色,颈上有鬃毛,颜色较深,为棕黑色,背脊上有一条棕黑色的背纹。体侧为黄棕色,臀部有一块黄白色斑。四肢背面和臀侧均为棕褐色,内面颜色较浅,鼠蹊部毛色白。夏毛较短,为赤褐色,脸、嘴与四肢内侧苍灰色。

栖息于较大的混交林里。性机警,善奔跑,听觉、嗅觉灵敏,视觉稍钝。日间活动,天亮前后活动最频繁。以草及树上的幼嫩枝叶为食。夏季向高山迁移,夏秋两季多在密林中觅食嫩的树叶,早春和冬季常出没于绿林,寻觅树枝,喜食盐。养鹿场饲养可用玉米、麸子、豆饼、小米外,白薯叶、花生秧、树叶、柳叶等为饲料。群栖,经常三五成群活动;雄鹿平时独居,交配期雌雄同居。

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

[采制]

一般分锯茸和砍茸两种方法,现分述如下:

1. 锯茸:雄鹿从第二年开始生茸,一般从第三年开始锯茸,鞍子及二杠每年可采收2次。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头茬茸),采后50~60天(立秋前后)采第二次(二茬茸);而三岔则采一次,约在7月下旬。锯时将鹿用绳子拖离地面,迅速将茸锯下,伤口敷'七厘散'或'玉真散',再贴上油纸,放回鹿舍。锯下之茸内含许多血液,必须立即加工,久则腐败。加工时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锯口部用线崩紧,缝成网状,另在茸根钉上小钉,缠上麻绳,以防水炸时变形。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复烫炸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冒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全部过程约需2~3小时。然后晾干,次日再如前法烫炸数次后,风干或用火烤干。烤前须用布带系住锯口两侧之钉上吊在烘架上,炉内放烟焰皆尽之炭火或柴火为宜,温度保持在70~80℃,烤时用铁皮加盖,烤2~3小时,取出晾干后再烤,如此反复烤2~3次,至茸皮半干时为止,再行风干并修整即成。

2. 砍茸:砍茸后鹿即死亡,故今已少用此法,但已生长6~10年的老鹿、病鹿或猎取时已射死的野鹿则可采用。饲养的老鹿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中旬采收,即先将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锯下。刮掉残肉和浮膜,再将脑皮崩紧,然后将茸固定于架上,如前述方法反复烫炸,烫炸时间一般较锯茸为长,约需6~8小时。然后将脑皮掀起,将脑骨浸锅中煮一小时,彻底挖净筋肉,再用沸水浇烫脑皮至7~8成熟,阴干,再经修整即成。

[炮制]

用火燎毛,用玻璃片刮净后,以布带缠绕,用热白酒自底部孔内灌入,不断添加酒,润透为止,切片,压平后晒干。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雄鹿的未经骨化的幼角,经加工干燥而成。

[名称] 鹿茸 Cornu Cervi parvum

1.花鹿茸Cornu Corvi nippon parvum 别名:黄毛茸。

2.马鹿茸Cornu Cervi elaphi parvum 别名:青毛茸。

[产地及销售习惯]

1.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双阳、伊通、吉林市、东平,辽宁西丰、盖平,河北天津以及北京等地,销全国。近年来其他地区也有开始饲养的,但量尚少,仅供本地应用。

2. 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宁安、爱辉、庆安、富锦、林口、依兰,吉林抚松、敦化、珲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海拉尔、布特哈旗,新疆伊犁自治州、阿勒泰,青海海西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刚察,云南思茅、临沧、保山、维西,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岷县、张掖等地均产;此外西藏、湖南、台湾亦产。东北所产者称'东马茸',品质最优,主销出口,国内广东、福建销量较大;西北产者称'西马茸',品质称次;主销国内华南、华东等地区。

[化学成份]

含骨质。又据报告含胶质及蛋白质,灰分中含钙、磷、锰等。此外并有极少量的女性卵胞激素。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 花鹿茸:

⑴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多具一个侧枝(二杠),枝顶钝圆。主枝长14~20厘米,锯口直径3.3厘米;侧枝长9~15厘米,直径较主枝稍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佈有黄色或灰白色细毛茸。下部毛疏,上部毛密。锯口面白色,有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臭微腥,味微咸。

有的具二个侧枝(三岔)或三个侧枝(四岔),其形较二杠为细,略呈弓形而微扁,侧枝较长,枝顶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级及突起的疙瘩。

二茬茸和头荏茸形状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色灰黄,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腥味无。

⑵砍茸:即带脑骨之茸,亦分二杠、三岔等规格。茸形与锯茸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俗称'虎牙'。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气味亦与锯茸相同。

均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毛细、皮红棕色、有细润光泽者为佳。

2.马
鹿茸:多为砍茸,少有锯茸。形状和花鹿茸相似,但体形一般均较花鹿茸为粗大。分枝亦较多,侧枝一个(单门)、2个(莲花)、3个(三岔)、4个(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马茸长15~33厘米,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围有骨质;分岔愈多则质愈老;毛粗而疏;下部并有纵棱;稍有腥气,味微咸。西马茸长可达90厘米,表面多有棱,多抽缩干瘪,侧枝较长且弯曲,毛灰色或黑灰色而粗长,锯面色较深,余同东马茸。又四川产的马鹿茸分岔较多,一般为四岔、五岔、六岔;毛长而密。

[效用]

[性味] 甘咸、温。

[功用] 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遗精、腰膝痿弱、虚寒带下及久病虚损等症。

[用量] 1g~5g。

[禁忌] 阴虚阳盛者忌用。

以上是鹿茸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鹿茸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2398.html
0大家对 鹿茸 的评论

热门经验

「鹿茸」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