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药 > 中药常识 > 何谓药引?处方中药引的作用

何谓药引?处方中药引的作用

导读:"" 栏目下【何谓药引?处方中药引的作用】一文 是由 袁棋琴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258 个文字, 预计需要4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中医"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尤在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何谓药引宋代以前,大多药引列于方剂诸药之末尾,少数在服法中开具。如《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r

《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尤在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

何谓药引

宋代以前,大多药引列于方剂诸药之末尾,少数在服法中开具。如《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以蜜和”等;《伤寒论》瓜蒂散“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千金要方》艾叶汤中也有“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等。

宋代以后,药引一般均在煮服法中开列。如《和剂局方》平胃散中“入姜二片,大枣二枚”;皂角丸中“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痰实咳嗽用蛤粉、齑汁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下;语涩涎盛用荆芥汤下;偏正头痛夹脑风用薄荷汤下”。《圣济总录》厚朴丸中“煎陈橘皮、木香、生姜汤下”;瓜蒌汤中“水一盏,蜜半匙,煎至七分”等。

可见,药引是指在汤、丸、散、丹等剂型配伍中,对入或煎汤冲服的一至三味药物。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也体现了中医文化之博大精深。

古今汤方何止千万,药引无穷,加之历代医家各有发挥。药引之用临床最常见者如生姜、大枣、黄酒、童便、葱白、饴糖、冰糖、粳米、核桃仁、猪蹄等。如桂枝汤用姜枣为引,常配主药以调和营卫,共建奇功。生化汤以黄酒、童便为引,增加祛瘀生新之力。外感风寒解表药用生姜、葱白以增加解表发汗之功。补益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也常配伍生姜、大枣以助益气之效。脾胃虚弱者以饴糖为引以温养脾胃如小建中汤,阴虚者加冰糖以图酸甘化阴如益胃汤。产后乳汁不足加用猪蹄为引以通乳汁如《傅青主女科》通乳丹。综上所述,药引为临床医者,长期实践所证明其有良好的作,也贯穿了中医随证用药的学术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药引子”包含“引经药”或“调和药”的作用。“引经药”乃“引经报使”之意,《本草纲目》载有:“十二经引经药”,而“调和药”则意在缓和主药之峻烈常作为使药应用,如甘草调和诸药,“药引子”有时有引经之意,也可用于调和或针对病之寒热虚实之性灵机取用,使其相宜相求,有相得益彰之效。

一些普通的食物,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片~3片为引;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根一7根为引。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再如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人肾之功。食醋能散淤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淤,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现在大家知道何谓药引?了吧,具体看上文介绍,另外小编袁棋琴在上文还介绍了处方中药引的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用哦!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何谓药引?处方中药引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396.html
0大家对 何谓药引?处方中药引的作用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中医」相关内容

「葱白」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