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特色中医 > 中医常识 >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导读:"" 栏目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一文 是由 乐宇民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092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中医"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症”与“证”意思不同对症下药,是一个成语,就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若从语文角度讲,“对症下药”这个词没有错,人们约定俗成这样用了;若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对症下药”的“症”作“证”字更为恰当。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ldq

“症”与“证”意思不同

对症下药,是一个成语,就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若从语文角度讲,“对症下药”这个词没有错,人们约定俗成这样用了;若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对症下药”的“症”作“证”字更为恰当。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症”是症状,为疾病的表现,如头痛、面红、喘、咳、痛、痒等;“证”是症候,是对疾病症状的高度概括,如寒证、热证、实证、虚证、表证、里证等。

症状相同,未必是同一种病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讲了一段华佗行医的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症”与“证”的区别。有两个人,一个叫倪寻,另一个叫李延,他们生病了,都是头痛身热的病,请华佗诊治,华佗认为倪寻应该用“下法”来治疗,而李延应该“发汗”来治疗。于是有人不理解了,明明都是“头痛身热”的病,为什么治疗原则不同呢?华佗解答说:“头痛身热”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虽然症状相同,但他们的病不同。倪寻病的是“外实”,而李延病的是“内实”,所以治疗上是不相同的。两人服了华佗的药后,第二天病就好了。

“症”与“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如果按照“症”来理解,故事中的两人症状是相同的,那么用药应该是相同的,显然不是;而如果从“证”的角度来说,便不难理解了,两人的症状虽然相同,但是症候却不同,当然所用的药物就不会相同,这就是中医学所讲的“辨证论治”。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临床上,不同疾病而有相同症状的现象是很多的,有许多疾病尽管病因、病机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却可以完全相同。比如,同是腹痛或腹泻症状,从病因来说,可以由于外感风寒暑湿等邪气;可以由于饮食失宜;可以由于情绪变化,如发怒忧郁等;也可以由于体内有虫等。

从病机来说,可以由于体内有寒;可以由于体内有热;可以由于心病及脾;可以由于肝病及脾;可以由于肺病及脾;也可以由于肾病及脾。由于它们的病因、病机不同,所以尽管它们症状相同,都是腹痛或腹泻,但在治疗上却完全不同。

病因不同,治法也不同

从病因来说,腹痛或腹泻是由外感引起的,就要治疗外感;由饮食引起的,就要消积化导;由情志波动变化、发怒忧郁等原因引起的,就要疏肝行气;由体内有虫引起的,就要杀虫去积。

从病机来说,腹痛或腹泻是由寒甚引起的,就要温中散寒;由热甚引起的,就要泻火清热;由于心病及脾的,首先就要治心;由于肝病及脾的,首先就要治肝;由于肺病及脾的,首先就要治肺;由于肾病及脾的,首先就要治肾。于此可见,相同的腹痛或腹泻症状,而它们的病因、病机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必须仔细分析患者发生疾病的病因、病机。

以上是中医如何“辨证论治”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25.html
0大家对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中医」相关内容

「辨证论治」相关内容

「华佗」相关内容

「养生」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