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病理 > 中医诊断 > 中医四诊问

中医四诊问

导读:"" 栏目下【中医四诊问】一文 是由 王秉粟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144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中医"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一)一般问诊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

了解一般情况,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埋状态和不 同的病证,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见于小儿;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老年人体弱久病以虚证多见,妇女除一般疾病外,还有经、带、胎、产等特有疾病。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矽肺、铅中毒、汞中毒与职业病有关。

(二)现病史

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经过。

1.问起病

起病的原因、过程及症状,发生症状的部位及性质,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的诱因。

了解疾病的经过和主要症状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例如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加重还是减轻,性质有无变化,病程中是否经过治疗,曾服何药,有何反应等等。

了解起病的过程,对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恶寒、发热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

①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表证或半表半里证。

恶寒重,发热轻,多为表寒证;

发热重,恶寒轻,多为表热证;

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称寒热往来,多为半表半里证。

②发热不恶寒,多为里热证。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

久病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多为阴虚内热证。

③畏寒不发热,怕冷,手足发凉,体温低,为阳虚里寒证。

(2)问汗:注意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发汗部位,出汗多少及特点。

①外感病发热恶寒而有汗者,为表虚证;发热恶寒而无汗者为表实证。高热大汗出而不恶寒者为里热盛。

②日间经常出汗,活动后更甚,汗后自觉发凉,气短乏力,称为自汗,多为气虚阳虚;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称盗汗,多属阴虚。

③出汗局限于头部,可见于热不得外泄,郁蒸于上的湿热证;半身出汗、多属气血运行不周。

④全身汗出,大汗淋漓不止并见身凉肢冷,属阳气欲绝的亡阳证。

(3)问饮食

注意询问是否口渴,饮水多少,食欲食量,喜冷喜热,以及口中异常味觉及气味等。

①口渴与饮水:

口渴多饮,且喜冷饮,属实热、

口不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多属虚寒证;

口渴不喜饮|<<<<<123>>>>>| 以上是中医四诊问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中医四诊问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21268.html
0大家对 中医四诊问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中医」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