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病理 > 儿科 > 小儿痄腮的问诊

小儿痄腮的问诊

导读:"" 栏目下【小儿痄腮的问诊】一文 是由 孙景爽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945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痄腮"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痄腮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又称为“温毒”“蛤蟆瘟”“时行腮肿”等。《温病条辨》说:“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瘟、蛤蟆瘟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

痄腮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又称为“温毒”“蛤蟆瘟”“时行腮肿”等。《温病条辨》说:“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瘟、蛤蟆瘟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中医认为,本病由外感风温邪毒,内有积热蕴结而发。风温邪毒,口鼻而入,与内热交结,壅阻少阳之络,经脉壅滞,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故见耳下腮部漫肿疼痛。邪毒炽烈,内陷心肝者,尚可见神昏,抽搐等症。因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病则相互传变,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络阴器,故部分患儿可见睾丸肿痛、少腹疼痛等。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

西医的流行性腮腺炎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若症见发热头痛,继之两侧或一侧腮部肿大疼痛,边缘不清,颜色不变,且病前半月左右常有痄腮病者接触史,可诊断此病。临床应注意与发颐鉴别。发颐虽亦见腮部肿痛,但与痄腮不同之处在于其肿处边缘清楚,肤色变红,往往化脓,常见于热病之后,不具传染性。

本病以发热、腮部漫肿疼痛为主症,临床一般根据身热程度及腮部肿痛程度来判断病情轻重。发热轻微,腮部肿痛不重者,多为疾病初起,温毒在表之轻证;壮热不退,腮部肿痛明显者,多属热邪入里,毒热亢盛之重证;若见神昏抽搐或睾丸、少腹疼痛,则为邪陷心肝或邪毒引睾窜腹之变证。

(二)分型问诊

1.温毒在表

问诊:发热不重,徽恶风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伴咽红。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腮肿明显者,加夏枯草、龙胆草、鲜芦根。

2.热毒蕴结

问诊:壮热不退,烦躁口渴,头痛呕吐,腮部漫肿明显,疼痛较著,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喉肿痛。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腮部肿甚,局部坚硬者,加海藻、昆布、夏枯草。

3.邪毒内陷心肝(变证)

问诊:腮部尚未肿大或腮肿后5~7天,骤然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嗜睡昏迷,惊厥抽搐。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镇痉。方用普济消毒饮合紫雪丹。呕吐重者,加代持石、竹茹;嗜睡昏迷者,加菖蒲、胆星或加服至宝丹。

4.邪毒引睾窜腹(变证)

问诊:在腮肿后1周或腮肿同时,出现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伴高热寒战,少腹疼痛,呕吐。多见于较大儿童。

治法:清肝泄火,活血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以上是小儿痄腮的问诊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小儿痄腮的问诊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20859.html
0大家对 小儿痄腮的问诊 的评论

热门经验

「痄腮」相关内容

「养生」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