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特色中医 > 拔罐刮痧 >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三)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三)

导读:"" 栏目下【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三)】一文 是由 梅扬匡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323 个文字, 预计需要4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拔火罐"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三、 重罐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第三个特点是要求“重罐”,往往每天都要在上过罐的罐口部位重复上罐。 第一次上罐以后,罐口部位可能出现疱、出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人体内排出的病气和垃圾。起罐以后,要把这些疱用竹片削成的竹针挑破,脓水用消毒棉球吸干,在罐口部位上轻轻擦拭,将罐口部位清理干净。挑疱用的竹针,最好针尖处带有斜坡,斜坡的作用是防止竹尖扎肉,竹片要薄,挑泡时,竹针的柄在高处,避免

三、 重罐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第三个特点是要求“重罐”,往往每天都要在上过罐的罐口部位重复上罐。 第一次上罐以后,罐口部位可能出现疱、出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人体内排出的病气和垃圾。起罐以后,要把这些疱用竹片削成的竹针挑破,脓水用消毒棉球吸干,在罐口部位上轻轻擦拭,将罐口部位清理干净。挑疱用的竹针,最好针尖处带有斜坡,斜坡的作用是防止竹尖扎肉,竹片要薄,挑泡时,竹针的柄在高处,避免脓水针柄流到手上,斜坡的尖远离皮肤在上面。 由于第一次上罐确定了罐口的部位,下一次上罐就要求找准罐口部位的位置,因此一定要注意上罐的准确性。与常见拔罐疗法一样,根治性疗法重罐时的上罐时的上罐过程,也要遵循最后合罐口部位下端的原则,才不致烧伤皮肤。为了找准罐口部位位置,上罐时,先将罐子的一端靠在上过罐的罐口部位一侧,从这一侧向另一侧合罐。同时要注意最后合罐口部位下端。当上罐时罐口部位的疱比较多时,为了不使罐边压在疱上,可用另一不拿罐子的手将皮肤向罐口内推一下,帮助把有疱的部位吸入罐内,以免疱碰罐口。 人体内病气和体内垃圾往往不能一次排净需要多次上罐才能将病气和体内垃圾排净,所以要数次重罐。在重罐治疗的过程中,罐口部位在经历变色、出疱、排脓水等异物的过程以后,还要经历不再出疱,不再排脓水,罐口部位表面结痂,痂自动脱落,皮肤表面恢复正常这几个阶段,即完成一疗程的治疗。当罐口部位不感到痛痒以后,无异常表现,才可以停止重罐。 上罐手法不熟练的操作者使用火罐,有时可能会炽出一点儿热气和火苗,患者略感疼痛这不要紧,下次重罐将伤处扣在罐内,几次以后即可痊愈,不会留下痕迹。 重罐时,若罐口部位因红肿及水疱结痂而干硬者,宜预先用温热毛巾敷软,可减轻上罐时的疼痛。 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结束以后,罐口部位的皮肤表面都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痕迹,即便有痕迹也会很快消失。如果皮肤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就停止重罐,也就是没拔彻底就停止重罐,皮肤表面会留有病气的痕迹。这些痕迹能够被皮肤吸收,但是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大约1~2个月以后就可消失,病气留的多,痕迹也重,吸收和消失的也很慢。 有一些患者,病没有治好就停止了治疗,停止重罐产,皮肤上留下了较深的痕迹,经过较长时间仍不见有消失的迹象,仿佛痕迹加重。这种现象说明这个部位的病灶仍旧存在,而且继续产生病气,病气的继续产生和发展使皮肤痕迹久不消失且加重。痕迹的消失情况,也可以帮助分析判断病灶去除与否,如果没有去除,就应该重罐,以消除病灶和痕迹。 有人说:“拔罐子容易成瘾,不拔还难受。”这话说明了一个现象和道理:病气从罐口部位外排,即使起下罐以后,病气仍从罐口部位外排,并不因起罐而停止,只不过力量小,速度慢一些而已,这是一个好现象。体内有病气和体内垃圾存在,经过吸拔以后,此处经脉疏通了,所以病气容易从此排除。这是根治性疗法能根治疾病的机理。每个人病情不同,病气体内垃圾的排除量也不同。有的患者排除量较多,有的患者较少。有的只是皮肤稍变颜色。人体不管健康与否,总有靠自身排不出去的病气和垃圾,可以用拔罐法排除,经过吸拔以后经脉疏通,病气通过此经脉排除,否则病气就可能留在体内,阻碍气血畅通,使身体达不到平衡。

以上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三)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三)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20046.html
0大家对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三) 的评论

热门经验

「拔火罐」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