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特色中医 > 针灸穴位 > 道光帝的禁针诏

道光帝的禁针诏

导读:"" 栏目下【道光帝的禁针诏】一文 是由 周卓浩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168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道光"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平心而论,除去近代史的几十年,清朝并不是一个很无能的朝代。清朝的前几位皇帝,的确还都是很有作为的,尤其是康熙大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出几个这样的皇帝来。经过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康乾盛世”。清代前中期的医学发展,呈现出平稳

平心而论,除去近代史的几十年,清朝并不是一个很无能的朝代。清朝的前几位皇帝,的确还都是很有作为的,尤其是康熙大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出几个这样的皇帝来。经过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康乾盛世”。

清代前中期的医学发展,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和积淀,至此已臻于完善和成熟,无论是总体的理论阐述,还是临床各科的诊治方法,都已有了完备的体系,而且疗效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卓著的,与世界各国医药状况相比略胜一筹。尤其是温病学的形成,在治疗传染性热病方面,为降低死亡率、预防传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大力推行,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次如解剖学的革新趋向,也说明了中医学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

反映在针灸学上,清代初期,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成《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针灸要旨,内容丰富而详实,而且通篇歌图并茂,非常便于学习,自乾隆十四年后(1749年)被定为清太医院学生必读内容。太医院13科中,清代初年,沿明制,针灸为其中之一。嘉庆二年(1797年)太医院改为9科,针灸仍为其中之一科。政府还多次翻刻针灸名著《针灸大成》。所以说,清代前中期的针灸,虽然不再像明代那样名著迭出,但依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帝位传到了道光,清朝的第八位君主,情况骤变……

一个看似平庸的皇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一代封建帝王,道光,并非圣君明主,雄才大略,也非昏聩残暴,碌碌无为。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守成者,一个本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起哀振弊的皇帝,却卫道乏术,无力回天,终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大清王朝带着沉重的枷锁,被大英帝国强行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扭曲轨道上来。道光帝既非昏君也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的历史人物。

道光帝在其继位第二年(1822年),一反历代于太医院中设针灸为专科之沿习已久的常例,以及历代君主等权贵受惠于针灸之明证,下令云:“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

道光帝一方面承认针灸一法,由来已久,却又将之永远禁于太医院,太医院的医官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敢怒不敢言。帝王在太医院明文禁止针灸,多少有伤针灸学习者的情感,这从后世的针灸学家们屡屡提起这份“禁针诏”就可以看出。但是由于针灸的疗效确切,又具有简、便、廉的特点,深入人心,在民间依然有着广泛的生存土壤。

后来,由于中国很快就陷入鸦片战争的泥塘,国力从此一蹶不振,还等不及我们看到道光帝的禁针诏发挥负面影响,中华大地已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今天看来,道光帝仅仅因为针灸有损龙威,而在太医院废止针灸,实在是因噎废食,本末倒置,有失草率。

道光帝的禁针诏

道光帝的禁针诏

以上是道光帝的禁针诏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道光帝的禁针诏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6624.html
0大家对 道光帝的禁针诏 的评论

热门经验

「道光」相关内容

「历史」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