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特色中医 > 针灸穴位 >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导读:"" 栏目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文 是由 曹替晶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003 个文字, 预计需要3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中医"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疗这门古老而神奇的中医治疗技术,自古至今在旴江流域世代相传,民间应用盛行,高手层出不穷。古有龚廷贤、龚居中、陈自明、危亦林、李旴等灸学名家,今有热敏灸名扬中外,旴江真可谓是“灸疗之乡”。晋代葛洪曾隐居于旴江流域的麻姑山、阁皂山、西山炼丹、采药、治病,擅丹法、针灸,所著《肘后备急方》十分重视灸法

《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疗这门古老而神奇的中医治疗技术,自古至今在旴江流域世代相传,民间应用盛行,高手层出不穷。古有龚廷贤、龚居中、陈自明、危亦林、李旴等灸学名家,今有热敏灸名扬中外,旴江真可谓是“灸疗之乡”。

晋代葛洪曾隐居于旴江流域的麻姑山、阁皂山、西山炼丹、采药、治病,擅丹法、针灸,所著《肘后备急方》十分重视灸法的应用。书中所列述的72种病症中,有近一半采用了艾灸治疗,列举的灸方有99条。元代名医危亦林继承了葛洪的重灸思想,其《世医得效方》目录中有58种病证列有“灸法”,涉及内、外、妇、儿、眼、喉、口齿等各科。他善用隔盐灸温补元阳、回阳救逆治疗急危病证。

明代龚廷贤对灸法情有独钟。他在《万病回春》等多部著作中论及针灸,其中灸法则占十之八九,用灸所治病证多达六十余种。龚氏既用灸抢救昏迷、卒中、暴厥、霍乱、溺死、小儿惊厥、难产等危急重症,又用灸治疗癫狗咬伤、破伤风、癫痫、不孕等疑难病症。他倡导以灸法养生保健,“却病延年”,认为熏脐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他用灸的方法多有创新,尤其擅长脐疗,在薰脐、蒸脐、温脐等治法上具有独到之处。他首先提出“晕灸”一词及处理方法,对灸后护理和灸疮引发更有独特见解。明代医家龚居中是“热证可灸派”的代表人物,擅长用灸治疗痨瘵。他在《红炉点雪》中设“痰火灸法”一章,认为“火有拔山之力”,“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往不宜”。历代许多医家都认为艾灸属“火”“热”之法,把热证及阴虚证列入禁灸范围。而龚氏在长期的治痨实践中大胆探索,突破前人“热证禁灸”的禁忌,应用灸法治疗痨瘵,为后世用灸治疗热病和扩展灸的治疗范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自明的《外科精要》一书开篇即论灸法,并有10篇灸疗专论,其应用的灸法有艾柱直接灸、隔蒜灸、隔药蒜饼灸、隔净土饼灸、隔豆豉饼灸、骑竹马灸法等。陈氏擅长以灸治痈,提出“治疽之法,著艾之功,胜于用药”,不仅“痈疽初起,均宜灼艾”,并根据痈疽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灸法,为外科用灸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李旴在《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认为灸法有温、清、补、泻之功,既用灸法抢救绞肠痧等危重病症,也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初起。他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加以创新的“炼脐”之法,既用于治病疗疾,又用于防病保健。

以上是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6593.html
0大家对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中医」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