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人体经络 > 穴位图解 >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导读:"" 栏目下【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一文 是由 欧房楠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1236 个文字, 预计需要4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人体经络"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说明病理变化在正虚邪盛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

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说明病理变化

在正虚邪盛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内舍于肺,继而可见咳嗽、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的病症。

《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指出了经络是外邪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此外,经络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渠道。例如,心移热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胃,胃病影响到脾等,这是脏腑病变通过经络传注而相互影响的结果。内脏病变又可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如肝病胁痛,肾病腰痛,心火上炎可致舌部生疮,大肠、胃腑有热可致牙龈肿痛等等。都说明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例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别,其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与厥阴经有关。又如胁肋与少腹是肝经所过,故两胁疼痛或少腹痛,多与肝经有关。此外,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常发现在经络循行通道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和皮肤形态变化,皮肤温度,电阻改变等,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如肠痈患者,有时在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出现压痛;长期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时可在脾俞穴见到异常变化。临床上采用循经诊察,扪穴诊察,经络电测定等方法检查有关经络、腧穴的变化,可作诊断参考。 

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刺灸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选穴,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的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四总穴歌》所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很好说明,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胃痛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痛循经远取阳陵泉、太冲等。又如头痛,因前头痛与阳明经有关,可循经远取上肢的合谷穴,下肢的内庭穴治疗等等。此外,根据皮部与经络脏腑的密切联系,临床上用皮肤针叩刺皮肤,皮内针埋藏皮内来治疗脏腑经脉的病症;根据宛陈则除之的理论,又可通过刺络出血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常见病。如目赤肿痛刺太阳出血,咽喉肿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伤刺委中出血等等;经筋的病候,多表现为拘挛,强直和抽搐等症,治疗多以局部取穴,所谓“以痛为输”。这些都是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方面的体现。

以上是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2829.html
0大家对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的评论

热门经验

「人体经络」相关内容

「中医」相关内容

「经络」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