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药 > 中药词典 > 矿物类 > 禹余粮

禹余粮

导读:"" 栏目下【禹余粮】一文 是由 张涛歆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2657 个文字, 预计需要7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禹余粮"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药 名】:禹余粮 【拼 音】:YUYULIANG 【英文名】:原动物Limonite 【来 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功 效】:涩肠止血。 【主 治】: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性味归经】:甘涩,平。①《本经》: '味甘,寒。'②《药性论》: '味咸。'③《纲目》: '性涩。'入脾、胃、大肠经。①《纲目》: '手、足阳明血分。'②《本草新编》: '入脾、胃、大肠。' 【

【药 名】:禹余粮

【拼 音】:YUYULIANG

【英文名】:原动物Limonite

【来 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功 效】:涩肠止血。

【主 治】: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性味归经】:甘涩,平。①《本经》: '味甘,寒。'②《药性论》: '味咸。'③《纲目》: '性涩。'入脾、胃、大肠经。①《纲目》: '手、足阳明血分。'②《本草新编》: '入脾、胃、大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成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实证忌服,孕妇慎服。《本草汇言》:'髓虚血燥之病勿用。'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②《四声本草》:'牡丹为使。'

【别 名】: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白余粮(陶弘景)、禹粮石(《中药志》)

【处方名】:禹余粮、禹粮石、余粮、煅禹余粮等处方中写禹余粮、禹粮石指生禹余粮。为原药除去杂质和泥土后打碎入药者。煅禹余粮为净禹余粮在无烟火上煅红,趁热置醋中淬酥,捞出晒干入药者。收涩止血功效增强。

【商品名】:禹余粮,禹粮石。以色棕黄、整匀不碎、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很广。药材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拉丁名】:药材 Limonitum原动物Limonite

【炮制方法】:禹余粮: 拣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燥即得。煅禹余粮: 取净禹余粮,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醋盆内淬酥,捞出,晒干。 (每禹余粮100斤,用醋 30斤)①《雷公炮炙论》: '凡修治,用黑豆五合,黄精五台,水一斗,煮取五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 煮,旋添,汁尽为度,自然香如新米,捣之,又研万杵,方用。'②《本草蒙筌》: '禹余粮火煅醋淬,复用磁钵重擂,水澄汁清,勿留沙土。'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吴普本草》:'太一禹余粮,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九月采,或无时。'②《雷公炮炙论》:'凡使禹余粮,勿用石中黄并卵石黄,此二名石真似禹余粮也。其石中黄向里赤黑黄,味淡微跙;卵石黄味酸,个个如卵,内有子一块,不堪用也。若误饵之,令人肠干。''太一禹余粮,看即如石,轻敲便碎,可如粉也,兼重重如叶子雌黄。'③陶弘景: '禹余粮,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砂者为佳。''今人惟总呼为太一禹余粮,自专是禹余粮尔,无复识太一者。然疗体亦相似,四镇丸亦总名太一禹余粮。'④《唐本草》: '太一余粮及禹余粮,一物而以精粗为名尔。其壳如瓷,方圆不定,初在壳中未凝结者,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赤,因赤渐紫,自赤及紫,俱名太一,其诸色通谓余粮。今太山不见采得者,会稽、王屋,泽、潞州诸山皆有之。'⑤《纲目》:' 《别录》言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太一余粮生太山山谷,石中黄出余粮处有之,乃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据此则三者一物也。生于池泽者为禹余粮,生于山谷者为太一余粮,其中水黄浊者为石中黄水,其凝结如粉者为余粮,凝干如石者为石中黄。其说本明,而注者臆度,反致义晦。晋、宋以来,不分山谷池泽所产,故通称为太一禹余粮,而苏恭复以紫赤色者为太一,诸色为禹余粮,皆由末加详究本文也。寇宗奭及医方乃用石壳为禹余粮,殊不察未成余粮黄浊水之文也,其壳粗顽不入药。《庚辛玉册》云:太一禹余粮阴石也,所在有之,片片层叠,深紫色,中有黄土,名曰石黄,其性最热,冬月有余粮处,其雪先消。《云林石谱》云,鼎州祈阁山出石,石中有黄土,目之为太一余粮,色紫黑,礧块大小圆扁,外多粘缀碎石,涤去黄土,即空虚,可贮水为砚。《丹房鉴源》云,五色余粮及石中黄,皆可干末出金色。'⑥《纲目的矿物史料》:'禹余粮是黄或紫色粉末,产生在鹅、鸭卵形的甲壳中,这一甲壳是重重甲错的。和太一余粮的差别,只是一生池泽中,一生在山谷中。就这种形状看来,乃是黄粉末状褐铁矿。这种粉末在褐铁矿的结核中常常看到。笔者曾在山西大同口泉镇的侏罗纪煤系中见到很多。大小不等,打开时层层脱落,层与层间都有黄色或紫色粉末。和上述的形状产况, 完全一样,是褐铁矿的天然粉末。就《本草》上的药理性质来讲,也和代赭石很相近,应该算是一类矿物,都是氧化高铁。褐铁矿本身性质是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可以产生在平地土中,可以产生在池泽中,也可以产生在地层中。这就是苏颂所说的: '图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作卵状。'图乃是画的产地形状,没有把卵在地层内的形状画出来。'

【生药材鉴定】:为不规则的斜方块状,一般长6~10厘米,厚l~3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多凹凸不平,或覆有黄色粉末。断面显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次,深棕色的部分质坚硬,但可砸碎,砸碎面不整齐而光滑;浅棕色的部分质较松,用指甲可以划动,其黄色粉末极易附着他物。有土腥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部分溶于盐酸。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显微鉴定: 薄片中主要矿物为水针铁矿,另有石英、长石、碳酸盐、岩屑及粘土质。水针铁矿于反射偏光镜下:呈胶状结构,蜂窝状构造;粒径为0.01mm。反射色为灰色或灰白色。略见有非匀质,双反射微弱。蜂窝空缺部分为粘土质和石英充填。石英、长石、碳酸盐、岩屑于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棱角状;粒径0.1-0.7mm。

【中药化学成分】:为沼铁矿(Bog-iron-ore),主要成分大约相当于 Fe2O3·3 H2O,但因夹杂砂石、有机物等之量不同,所含Fe2O3可从20~78%不等;又常含多量的磷酸盐。青岛市售的禹余粮,主要成分为Fe2O3, 又含 Al, Mg, K,Na, PO4等。 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褐铁矿)。尚有较多的石英SiO2和赤铁矿Fe2O3并存。含少量锰、铝、钙、镁、磷、钛、钾、钠、碳等元素,有些产品还含少量铅。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2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红色。以上反应只能鉴定Fe3+ ,要确切地鉴定本品,最好用X射线衍射法,从衍射图谱上还能得知与本品共存的次要成分。近来有人用X射线衍射法对我国9个产区的禹余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计算机对X射线图谱进行自动检索,并与内存的标准数据库卡片匹配:方法十分简捷,定性结果确切。定量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对比有一定偏差。

以上是禹余粮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禹余粮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2465.html
0大家对 禹余粮 的评论

热门经验

「禹余粮」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