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药 > 中药词典 > 动物类 > 牡蛎

牡蛎

导读:"" 栏目下【牡蛎】一文 是由 岳珂秩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4539 个文字, 预计需要12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牡蛎"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本品为次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凡是牡蛎科牡蛎属(Ostrea)动物的贝壳殆皆可入药。市售品多为数种牡蛎贝壳的混合物,但主要为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与长牡蛎。 [原动物] 牡蛎Ostrea spp.-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假瓣鳃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牡蛎科Ostreidae 牡蛎科仅牡蛎(Ostrea L.)一属,世界总计

本品为次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凡是牡蛎科牡蛎属(Ostrea)动物的贝壳殆皆可入药。市售品多为数种牡蛎贝壳的混合物,但主要为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与长牡蛎。

[原动物]

牡蛎Ostrea spp.-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假瓣鳃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牡蛎科Ostreidae

牡蛎科仅牡蛎(Ostrea L.)一属,世界总计约有100种左右。我国沿海的牡蛎种类,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年调查,接近20种。据我们收到的药材样品鉴定,计有下列6种。

本属动物早期即固着于他物上生活,故贝壳形态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贝壳有左右两片,形状不相等。左壳较大而凹,固着在他物上;右壳较小而平坦,呈盖状。贝壳表面生有鳞片,并常有其他幼小的牡蛎固着。成体时无水管、铰合齿(可以有小齿)、足纹及前闭壳肌、而且足退化,外套线不明显。

1. 近江牡蛎

Ostrea rivularis Gould (Crassostrea rivularis)--牡蛎科Ostreidae海产软体动物。壳大型,极厚,左壳比右壳稍大。体型多变化,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

右壳较小,壳面稍不平,环生同心鳞片,鳞片的形状随年龄而变化。在1~2年生的个体中鳞片平、薄、脆,有时呈游离状。二年至数年生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在后缘起伏成弱小的水波状。生长多年的个体,鳞片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有灰、青、紫、棕、黄等色。壳内面白色,边缘有时具淡紫色。肌痕大,形状不规则,大多为半圆形或肾脏形。肌痕的位置随着壳形变化,外壳呈三角形和长形的,肌痕位于背后方;呈卵圆形的,肌痕往往位于中央背方和前背方。脊也随着个体的大小而有强弱,并与壳顶后方的前凹陷成反比,在大型的个体中无前凹陷,脊强大;在较小的个体中有较深的前凹陷,但脊不明显;中等大小的个体,前凹陷和脊介于中间型。因此前凹陷和脊随着个体长大逐渐消失和增强。

左壳较右壳更坚硬,更厚大,壳面与右壳相似,同心鳞片层次更少,更强壮,在某些标本中鳞片层上具不明显的放射肋和皱褶。壳内面白色,铰合面不阔,韧带槽的阔度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

肉质部:鳃的弯曲度根据体型而有变化。一般长形者比较直,圆形者比较弯。心室肉红色,心耳间孔大,心耳呈长筒状(与密鳞牡蛎的完全不同)。外套膜缘的触手分二行,内行为单排细长的或间有短小的触手组成。外行的触手在各个体中变化较大,分为三:(1)一排大触手与一排小触手交叉排列;(2)一排小触手与一排大触手分别排列;(3)二排小触手与一排大触手交叉排列。

近江牡蛎最适于繁殖在海水盐度10~25%的江河入海处的泥滩上。垂直分布自低潮线至7米深度。因为近江牡蛎个体大,肉量多,生长率快,地理分布面广,生活在河口入海附近有丰富食饵的海水淹及的浅处,垂直分布不很深,养殖操作上比较方便,所以它已成为我国沿海渔民主要的养殖对象。

分布甚广,在我国各地沿海均有,主要产地为中朝边境的蜊子江(薪岛)、拉大腰(小洼咀),辽宁的安东、庄河,河北的丰南、北塘口,山东的羊角沟、丁字港、石臼所,浙江的岱山、干览(定海)、海林、三门、江厦(温岭)、沥阳(宁海县),福建的同安、厦门、何福(海澄县),广东的汕头港、甲子、碣石、青草、高螺、宝安、唐家环、香州、南水、横山、龙门、海南岛的保平港。

2. 大连湾牡蛎

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牡蛎科Ostreidae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近似三角形。

右壳扁平,盖状。壳顶尖,在这个区内鳞片趋向愈合,厚而坚,壳表及他区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水波状,不如近江牡蛎的平伏,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色。壳内面白色,无小齿,脊强壮。肌痕白色或紫色,位于背后方。肌痕的长度与壳的长度方向平等,其长度稍大于阔度,呈心脏形或圆形。

左壳同心鳞片较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甚显著。壳内面甚凹呈盒状,铰合面小,韧带槽细长而深,槽长比槽阔大一倍,成锐角形向前伸出。前凹陷较强。

肉质部:延长形,鳃自前方延伸至后方中央,弯曲度小。心室肉红色,心耳淡灰色。心耳间孔大。外套膜缘触手分二行,内行由细长的大触手和短小的小触手相互嵌合,排成整齐的一排;外行分二排,内排触手粗大数量少,外排由一列整齐的短小触手组成。

生活在正常盐度低潮线以下的岩石上。

分布在辽宁的旅大、长兴岛、熊岳、盖平,河北的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山东的虎头崖、蓬莱、长山特区、烟台、成山角、黑岛、荣成东楮岛、莫耶岛、石岛、五垒岛、海阳、青岛等地。

3. 长牡蛎

Ostrea gigas Thunb.--牡蛎科Ostreidae贝壳大型,坚厚,呈长条形或卵圆形,一般壳长3倍于壳高。

右壳鳞片坚厚趋向愈合,壳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壳狭长,背缘与腹缘几成平等线。无显著的放射肋,壳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脊可有可无。壳顶二侧无小齿。肌痕为延长形或呈心脏形;其长度与壳长的方向平等,位于壳的背后方,有紫、棕、黄、白等色。

左壳凹下很深,有时达5厘米。鳞片较右壳更粗大,但形状相同。壳顶附着面小。壳内面韧带槽细长而尖,长为宽的2倍以上。

肉质部:在一个壳长30厘米的标本中,肉长22.5厘米。鳃成直条状,不弯至背后角。直肠末端的游离部长约2~5毫米。心室淡粉红色,心耳间孔极大,心耳形成长筒形。外套膜缘具内行触手一列,排列整齐,外行触手有二排,内排触手细长 排列很稀,外排触手短小排列紧密。

大量繁殖在低潮线以下的深度。一般在咸淡水中生活的个体较大,在正常盐度海中生长的个体较小。为河口及内湾优良的养殖品种。在我国南部沿海和世界上某些牡蛎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都利用它作为养殖的对象。

分布于中朝边境的蜊子江(薪岛)、拉大腰(小洼咀),辽宁的安东、庄河、旅大、仙人岛(熊岳),河北的团林,山东的虎头崖、长山特区、龙须岛,福建的厦门,广东的高螺、青草等地。

4. 密鳞牡蛎

Os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牡蛎科Ostreidae 贝壳大型,一般呈圆形、卵圆形,有的近似三角形或四方形。壳质坚硬,左壳凹下很深,右壳比较平坦。两壳几同样大小。

右壳壳顶部鳞片愈合,比较光滑,其他区鳞片密薄而脆,呈舌状,紧密地以复瓦状排列。自壳顶部射出肋数不明显,耳突或有或无。壳面颜色不固定,以肉色或灰色为基色,并混以紫、褐、青等色。壳内面黄色杂以灰色。壳顶二侧有单行小齿一列,数目较小,不很明显。一般背缘的小齿多于腹缘,肌痕心脏形,位于中央背侧,自前背角斜向后腹角,颜色不定,以肉色者为多。

左壳表面环生坚厚同心鳞片,壳表为紫红色、褐黄色或灰青色。附着面多用左壳的顶部。壳内面铰合较狭,韧带槽短小,槽长稍大于槽阔,成三角形。(照片左)

肉质部:外套膜边缘具触手3行,内行为单排细长的触手,外行分3排至4排,接近内行之第一排触手最粗大,第二排次之,第三或第四排最短小,但排列最紧密。鳃自前方延伸至背后角。直肠末端不游离,心室淡棕黑色,肌肉较厚,二心耳分支,心耳间孔极小,外被黑色围心腔腺。

一般附着在低潮线下2~10余米处的岩石上。在青岛的繁殖季节为6至9月。适宜繁殖于海水盐度27~32%。

分布在我国沿海,北自辽宁的石城岛、长山列岛,河北的北戴河、团林,山东的烟台、俚岛、东楮岛、石岛、青岛,南至福建的厦门、东册,广东的海门、外罗等地均有分布。一般北部较南部多。

5. 僧帽牡蛎

Ostrea cucullata Borm--牡蛎科Ostreidae壳小型,薄脆,普通长3~6厘米。体型多变化,但大部呈三角形。

右壳比左壳小,平如盖;壳面环生同心鳞片,稍呈水波状。壳后部的鳞片末端常伸出舌凸状的薄片,无显著的放射肋。壳面颜色多变化,有淡黄色、青色或紫色等。壳内面白色或淡青色,肌痕近似圆形,位于背后方。壳顶二侧无小齿,脊不明显。

左壳甚凹,鳞片层次较小,趋向愈合,有显著的放射肋。壳面大多为白色,或杂有紫色或黄色条痕。壳内面前凹陷深。铰合面不大,韧带槽长而狭,呈锐角三角形。壳后缘有锯齿数个。(照片右)

肉质部:外套膜缘具触手2行,内行单排,细长;外行触手又分为2排,内排粗大,排列较稀;外排短小,排列紧密。心脏呈肉色,心耳间孔较大。直肠、闭壳肌无特异处。

喜附着于高低潮线之间,在低潮线以下很少有其踪迹。本种肉味特别鲜美,生长迅速,属早熟种,经一周年的养殖即可收获,这些都是养殖上的优点,为我国牡蛎养殖业中优良品种之一。

分布在辽宁的大连、金县、盖平、葫芦岛、菊花岛,河北的秦皇岛、山海关,山东的烟台、石岛、海阳、青岛、石臼所,江苏的连去港,浙江的六横岛、爵溪所、梅林、三门、温岭、石塘、乐清、平阳,福建的福安、宁德、平潭、同安、厦门及其附近的海澄,广东的海门、碣石、汕尾、涠州岛等地。

6. 复瓦牡蛎

Ostrea inbricata Lam.--牡蛎科Ostreidae贝壳中等大小,呈四方形,薄而脆,耳突大,壳几相等大小。

右壳由上隆起;壳长与壳高几相等。壳面鳞片愈合,自壳顶射出放射肋数条,肋上生有粗大而脆的管状棘近似舌骨牡蛎,壳面白色带淡紫红色。壳内面白色有时边缘为紫红色,肌痕巨大,长与阔几相等,近似圆形。肌痕位于前背方。壳顶二侧各有一列不明显的长条形小齿。数目自十余枚至数十枚不等。外套膜痕非常整齐成椭圆形。

左壳较平坦,以壳顶端较小部分附着,其余各部与右壳相同。壳内面白色,前凹陷或有或无,铰合面宽,韧带槽近似三角形。(照片右)

肉质部:在一个贝壳长7.9厘米,高7.3厘米的标本中,肉长仅4.49厘米,高3.58厘米;呈灰黑色。闭壳肌巨大,长2.1厘米,阔1.98厘米,成圆形。鳃自前方弯向后背角与密鳞牡蛎相同。心室淡棕黑色,肌肉较厚,心耳棕黑色,表面有许多小丘状突起,心耳间孔较大。直肠穿过心室壁。触手有2行,内行为一列大小相等的触手,外行触手为2~3排交叉排列成梅花状。

常附着在海底的岩礁上生活,有的在低潮线下的珊瑚丛中,因此它们垂直分布较深,捕捞困难,而且产量不多,肉质又少,故经济价值很小。

分布在我国南部气候温暖的地带,福建的厦门,广东的海门、龟令岛、汕尾、闸坡、海南岛的新村、新英等地。


[采制]

全年皆产。由海水中牡蛎固着的岩石上取下或海水落潮时到海滩上拾取,如果为人工养殖的则由木筏上取下,除去肉供食用,将壳洗净晒干。

[炮制]

1. 生牡蛎:洗净泥土、晒干,碾碎即成。

2. 煅牡蛎:先在炉口上放一铁篦子,再将洗净的牡蛎排列于上,上复铁锅,微留隙缝,火煅约二小时至灰白色,质酥,取出放凉,碾碎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牡蛎科的贝壳。

[名称] 牡蛎Concha Ostreae 别名:牡蛎壳、左壳。

[产地及销售习惯] 产于江苏南通、东海及上海,福建平潭、长乐、莆田,广东宝安、惠阳、阳江,浙江乐清、舟山、瑞安、平湖、海盐,河北天津、黄骅、唐山,辽宁旅大、庄河及山东沿海一带,主销西北、西南等离海远的地区,其他地区多系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主含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硅酸等。

以上是牡蛎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牡蛎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2410.html
0大家对 牡蛎 的评论

热门经验

「牡蛎」相关内容

「鳞片」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