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力中医网 >中医药 > 中药词典 > 动物类 > 蜈蚣

蜈蚣

导读:"" 栏目下【蜈蚣】一文 是由 邱京轮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 约 668 个文字, 预计需要2分钟 时间阅读完,请您耐心,愉快舒心地阅读。如果想要浏览 "蜈蚣咬伤" 及更多相关知识,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多关健词 + 空格精准搜索,阿力中医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

本文简介:【拼音】WU GONG【拉丁】Scolopendra【别名】吴公、天龙、百脚【科属】蜈蚣科蜈蚣属【来源】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药用部位】干燥体【形态描述】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长约6~16厘米,宽5~11毫米。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长约为第一背板之2倍。头板和第一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1对,17节

【拼音】WU GONG

【拉丁】Scolopendra

【别名】吴公、天龙、百脚

【科属】蜈蚣科蜈蚣属

【来源】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

【药用部位】干燥体

【形态描述】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长约6~16厘米,宽5~11毫米。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长约为第一背板之2倍。头板和第一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1对,17节,基部6节少毛。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距形突起,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亦具小齿5枚。身体自第2背板起为墨绿色,末板黄褐色。背板自2~19节各有2条不显著的纵沟,第2、4、6、9、11、13、15、17、19各节之背板较短;腹板及步肢均为淡黄色,步肢21对,足端黑色,尖端爪状;末对附肢基侧板端有2尖棘,同肢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1棘,背面内侧1~3棘。

【生态环境】栖居于潮湿阴暗处;食肉性。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产地】江苏、湖北、湖南

【采收】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加工】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性味】温、辛。

【归经】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毒性】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1~2条);研末,每次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浸涂敷。

【禁忌】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及孕妇禁用。

以上是蜈蚣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和网络以及百度信息检索,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标题:蜈蚣
本文地址:https://www.aniys.com/zhongyi/s12376.html
0大家对 蜈蚣 的评论

热门经验

「蜈蚣」相关内容

「健康」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